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持續,烏克蘭總統府顧問波多利雅科(Mykhailo Podolyak)證實,俄羅斯部隊已拿下位於北方的車諾比廢棄核電廠,引發外界對於核能安全的擔憂。一般可能會不了解,該座核設施廢棄多年,為何俄軍會想將其攻佔,其實,除了車諾比核電廠內的核輻射物質仍未完全散去,仍對區域造成潛在威脅以外,戰略地理也是1項重要因素。
車諾比核事故是1986年4月26日發生於前蘇聯時期的核子反應爐破裂事故,被認為是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,也是首例被國際核事件分級表評為最高第7級事件的特大事故。事故主因是反應爐進行緊急停機後的後備供電測試時,因操作人員的操作不當,最終使功率急遽增加,第4號反應爐因此爆炸。
當時,有大量高能量的放射線物質被釋放到大氣層中,據悉是第2次世界大戰廣島原子彈爆炸的400倍以上。爆炸過後,遭核能放射線塵污染的雲層飄往前蘇聯西部、西歐、東歐、斯堪地那維亞半島、不列顛群島和北美東部等地區,對世界影響甚鉅。烏克蘭、白俄羅斯及俄羅斯境內,污染尤其嚴重,許多人餘生都飽受核輻射折磨,直到過世。
事故過後,核輻射物質並不是一次就消失,而是持續存在於核電廠中,前蘇聯政府為了防止這些有害物質繼續外擴,建造了被稱為「石棺」的水泥圍牆和上蓋,覆蓋住損毀的4號機組。然而,這具石棺只能算是臨時防禦措施,最多只能支撐30年,除了風化、內部濕度會腐蝕石棺以外,還有可能因地震等天災而倒塌。
為了因應這個問題,車諾比基金於1997年成立,執行遮蔽計劃(Shelter Implementation Plan, SIP),在4號機組反應爐廢墟及舊石棺上,再建造新的遮蔽結構體。2012年4月26日,「新石棺」開工建設,多數資金來自各國政府,並於2016年11月29日正式安裝完成。
雖然多年來一直被視為未爆彈,但在多國齊心協助下,車諾比的問題暫時得到解決。不過,這一切卻在2022年2爆發的俄烏戰爭中有了變化,俄羅斯軍隊於24日控制車諾比核電廠,與此同時,白宮發言人莎琪(Jen Psaki)也在記者會上透露:「可信消息指出,俄羅斯士兵目前將車諾比設施的工作人員挾持為人質。」
由於核電廠內的核輻射物質至今仍未完全消散,外界憂心,一旦該廠被砲擊,車諾比核災事件恐將重演,屆時歐洲也難逃影響,甚至認為俄軍脅持核電廠的舉動,也可謂是另類的核戰場,俄國是想藉此威脅歐洲。
此外,從地理位置上來看,車諾比位於從白俄羅斯到烏克蘭首都基輔的最短路線上,能讓俄國加快從白俄羅斯到基輔的速度,達到推翻烏克蘭執政當局的目標。分析認為,這條路線是俄軍入侵烏克蘭的4個主軸之一,這樣的混合攻勢也構成自二戰以來,對歐洲國家的最大攻擊。